学到的越多,却发现所知的越少,所以我们一直在不停地追寻。
中国画
在很多人的生命之中,它或许单纯地只是一卷卷被泼洒染了笔墨勾勒出了线条的画轴,亦或是一件弥足珍贵之物,让人可望而不可及。
它博大,它深奥,它让无数的人停下了脚步驻足不前。
艰难的道路,
深深的孤独,
坎坷的岁月,
正因如此,
才显得伟大。
那些一直在追逐着梦想的前进者,那些在黄晕灯光下奋斗的孤独者,那些明知道很艰难却依旧坚持的拼搏者。
容颜不在,乌黑的头发在时光的侵染下如雪斑白,日复一日地重复与坚持。
我觉得,当一个人的信念无比坚定的时候。无论是谁,他们在我的眼中都是拥有着一个金灿灿的无比伟大的灵魂!
是值得成为自己不断为之追求的目标。
形形色色之人,奇形怪状之画。
我并不是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过画者了,但无论是人还是画,他们都给予人一种相同的气息——宁静。
平和而淡然,似是金庸小说中那些返璞归真般的高手,平凡却又非凡。让人一眼感到惊讶过后却又消失于无形。
联想到的一个词是
大师。
存在于这个忙碌的时代中,如同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的美艳莲花。
赵跃鹏(老师)给我的感觉便是如此。
两鬓微有斑白的赵老师是第一次来到华脉,没有笔挺西装的装饰,没有高高在上气质的渲染。一身简洁的黑衣与那微长的头发,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一个人。
一开口便让人觉得,是能够很好相处的。
在遇到他之前,我不知道他的名,在遇到他之后,我看完了他的画。
是在华脉中上的一节课,因为追求,所以五十余名的年轻画者特意从绍兴各地集聚一方。
赵老师说:“境成,那么法理相随,即使有些法理目前尚难阐明,也无关紧要。”
这是一种对于境界的高深感悟,创作的关键之处在于不拘前人陈法,而以中国画最根本的“以型造境”思想进行创作,达到理想之境。
在赵老师的创作之中,能够显然地找到那些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特色。
评论家陈传席说他“笔势挽回三百年”,说他跳过明清以来的花鸟画创作手法,直抵宋元之境。毛建波教授说赵老师的画:“有前人之法,更有前人所为之精神。”
不拘前人手法,而以中国画最根本的“以型造境”思想进行创作,达到理想之境。看似寥寥几字,但所能做到的人却是寥若晨星。
每一幅的中国画,都包含着它的执笔者当时的理想与心境。
不无夸张地说,从一副画中,我们便能看到那一个个挥洒着的背影,那滴落的汗水,那心与血的掺杂。
让人肃然起敬!
这一次在华脉书画博物馆的交流之中,赵老师提出了“造型与气息”。
“造型”是西画的概念,“气息”则是中国画的概念。两者形成关联也正可说明赵老师创作思想之所在。
中西艺术有可通之处,形体、明暗、色彩、空间、点、线、面,都是造型的手法,造型既是西画的基础,也是中国画的基础。气息是中国画的审美方式,雅与俗,品与格,联系着中国画家的人格和修为,与西画家求真、求知的人生意义有所不同。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知识的无尽,并非有限的生命所能学完。但能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尽的知识,且坚持不懈的,这便是一个人的心性所在。
愿你我共勉!
******照片全部大小越为1M左右******